EN

老北京家里的“四大件”从前稀罕得不得了

发布时间:2023-08-04 02:14:44 | 作者: 乐鱼体育平台赞助的大巴黎

 

  上世纪五六十时代,北京人居家过日子的消费寻求首要会集在手表、自行车、缝纫机、收音机上,人们给起了个俗称叫“四大件”。

  这“四大件”在其时但是令人羡慕的稀罕物,是北京人家庭宝贵的耐用消费品。一是由于它们价格不菲。就拿手表来说,一块手表的价格根本要一百多元,那但是其时一般人两三个月的薪酬。

  二是由于它们稀缺,有钱也未必就能买到。其时我国还处于产品奇缺的计划经济时代,买手表要凭票,买自行车也要凭票,一个单位十几个人才摊上一张自行车票是常事,抓阄成了相对公正又不得罪人的分配方法,能不能拿到票全凭命运。拿到票了,还得紧赶慢赶去排队买。

  那会儿,到全市产品种类最彻底的北京市百货大楼买“四大件”排大队,曾是王府井大街上常见的一景儿。

  在上世纪50时代,北京市一般居民家庭的耐用消费品只要收音机,并且很不遍及。到了上世纪60时代到70时代中期,“四大件”开端进入一般居民家庭的消费。(1982年4月12日《北京日报》3版,《从消费结构的改动看居民日子的不断改进》)

 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改革开放使人们的日子发生了巨大改动。居民的收入水平、消费水平和日子质量不断进步。短短几年,“四大件”就在北京的城乡居民中根本遍及了。

  据本报1981年6月19日2版《本市员工家庭耐用消费品具有量显着添加》报导,“四大件”中的手表、自行车、收音机在北京员工家庭中已适当遍及,缝纫机的具有量也有了显着增加。

  依据市统计局人民日子查询处对本市1200户员工家庭具有耐用消费品状况的查询标明,截止到1981年4月底,每百户员工家庭均匀具有手表262只,比1979年头增加26%,不只在职员工根本有手表,不少待业青年和大中学生也戴上了手表;每百户具有自行车162辆,比1979年头增加17%;每百户具有收音机118.3台,比1979年头增加22%;每百户具有的缝纫机比1979年头增加16%。

  京郊农人的购买力也显着进步,购买“四大件”的人越来越多。1983年,京郊农人人均用于购买各种耐用消费品的开销比1978年增加2.7倍,“四大件”在乡村家庭根本遍及:每百户具有自行车167辆,缝纫机55架,手表192只,收音机98台。(1984年9月14日《北京日报》1版,《京郊农人三十五年来日子水平显着进步》)

  在上世纪80时代初,我国商场上的产品比以往任何时分都更丰厚。“四大件”中多年严重的自行车、缝纫机、手表,除个别名牌以外,都已敞开供应。

  首都城乡人民群众在吃的方面得到根本确保和逐渐改进的状况下,开端把更多的购买力投向穿的和用的方面,这是人民日子得到改进的显着标志。置办家用电器已成为城市居民日子水平进步的标志,人们对产品的选择也更严厉了,一般状况下是三不买:样式不新不买,价格不合适不买,不急用的不买。(1983年1月10日《北京日报》4版,《我国商场呈现二十多年未有的昌盛》)

  手表、自行车、缝纫机、收音机这“四大件”在北京人家庭根本遍及后,人们的日子消费需求进一步进步,老“四大件”也敏捷被愈加高级的新“四大件”替代,电视机、录音机、洗衣机、电冰箱成了北京人家庭消费的新寻求。

  夏天,为来访的客人递上一杯冰镇的冷饮;周末,全家人坐在五颜六色电视机前赏识节目;星期天,双员工把大堆该洗的衣服托付给洗衣机;煮饭时,翻开录音机,听听音乐,学会儿外语……那该有多好!

  在上世纪80时代中期,这样的愿望现已在许多家庭变成了实际。据市统计局1983年对1200户作的查询显现,北京均匀每百户员工家庭具有新“四大件”——电视机、录音机、洗衣机、电冰箱的有167.1台。

  在人民大学教工宿舍,一对成婚三年的青年教师家里,五颜六色电视机和收录机现已成了日子的伴侣。“咱们争夺下一年买一台雪花牌电冰箱。”男主人说。

  在演乐胡同,居委会王主任说:“我住的106号院大多数是一般工人家庭。1978年,我家买了一台九英寸黑白电视机,院里的孩子一到晚上都跑来看。现在,不光家家有了电视机,有几家现已换五颜六色的了。收录机大多数人家也有。由于平房用水不便利,只要几家买洗衣机。假如上下水便利,买洗衣机的人会更多。”(1984年10月17日《北京日报》2版,《电器进入百姓家》)

  在角落胡同,张大妈曩昔日子过得紧巴是胡同里谁家都知道的,她老伴是个建筑工人,一个月七八十元薪酬,养活四五个孩子,不要说其时的“四大件”,就连个破半导体被小三儿摔在地上,也要闹得一家子冲他吹胡子瞪眼的。现在再看这屋里,除了两用沙发、冰箱以外,还有了一台彩电……这可线版,《俏色》)

  新“四大件”进入千家万户,是人民日子改进的描写,也掀开了北京工业开展的新篇章。北京电冰箱厂的“雪花”牌冰箱、北京电视机厂的“牡丹”牌彩电、北京无线电厂的“牡丹”牌收录机、北京洗衣机厂的“白兰”牌双缸洗衣机,是北京甚至全国顾客心目中的名牌“四大件”。

  这北京名牌“四大件”受欢迎到什么程度?据本报1982年7月24日2版《他们“储币待购”哪些产品?》报导,其时的人民银行东城区办事处曾对100个包含工人、干部、教员、售货员、医务人员等在内的储蓄户的消费需求进行过查询,在为了购买耐用消费品而存钱的储户中,大多数人都想买名牌产品。其间,在计划购买洗衣机的储户中,七成人点名要买“白兰”牌洗衣机;想买电冰箱的储户,人人都点名要买“雪花”牌160升的电冰箱。

  可能有许多人觉得国产五颜六色电视机不如进口的好。北京电视机厂的“牡丹”牌彩电打破了这个成见。在北京电视机厂厂长何晓光的工作桌上,有一沓要求代销“牡丹”彩电的函件,这些函件来自四川。这是那台沉入长江一个月,经修理仍能收看正常的“牡丹”彩电赢得的诺言。

  彩电沉入长江是很偶尔的事,可它也有“必定”在其间。其时的北京电视机厂出产一台彩电需求通过300道工序,其间近100个工序都是专门担任质量查验的。出厂前,彩电还要再进行“世界抽验规范”的查验,每天都要从日产五百台彩电中抽验10台,假如发现一台有影响收看的缺点,那就断定这一天的悉数产品都是不合格的,有必要悉数返工。怪不得买“牡丹”的人不少于买进口彩电的,由于它用起来的确让人定心。(1984年10月17日《北京日报》2版,《电器进入百姓家》)

  其时的北京名牌“四大件”在耐用消费品商场上很受欢迎,常常求过于供,人们常常买不到。为了进步产值,北京“四大件”的制造厂采纳各种办法挖潜增产,有的还专门引进了出产线年,本市的家用电器出产职业不只出产规模可观,产品质量水平也面目一新。

  据本报1989年9月26日1版《家电工业敏捷开展每三十秒可产一台彩电》报导,北京名牌“四大件”中的电视机,“牡丹”、“昆仑”彩电双获国家优质奖,众所周知,并远销海外。1978年,北京五颜六色电视机年产163台,1988年年产57万台。到了1989年,本市可每30秒出产出一台彩电,本市累计出产的电视机够全市310多万户城乡居民家庭每家两台。

  北京名牌“四大件”中的电冰箱,“雪花”冰箱屡次荣获全国轻工体系优质新产品奖,1978年,“雪花”电冰箱年产值仅为1.61万台,1988年到达23.57万台,增加了13.6倍。

  北京名牌“四大件”中的洗衣机,“白兰”、“白菊”洗衣机产品从单缸、双缸向全自动型开展。1979年,北京洗衣机年产6934台,1988年年产则高达58万台。

  北京名牌“四大件”中的录音机,“牡丹”、“百灵”等多种产品各展其长,出产水平已到达国内抢先。1977年,北京录音机年产600台,1988年年产则高达105万台。

  在北京居民的家里,这些新“四大件”已彻底替代了曩昔的老“四大件”。据统计,1989年,首都百户居民具有电视机127.5台,电冰箱81.2台,洗衣机86台,录音机91.8台,均比1978年大幅增加。

  时光荏苒。到了上世纪90时代,“四大件”的内容又一次发生了改动,甚至连称号也有了改动,有人还叫“四大件”,不过在更多的人嘴里都变成了第三代“三大件”。

  这第三代“三大件”都是什么?人们给出的答案也变得形形色色,无所适从。查阅本报当年报导,人们口中的“三大件”,有的时分是轿车、电脑、手机,有的时分是住宅、轿车、电脑,有的时分是电话、电脑和高级音像设备,有的时分是录像机、摩托车、空调,还有的时分是轿车、住宅、装饰……

  1997年,京郊殷实农人家里现已有了电脑、电线世纪,从前有着固定特指的“四大件”根本上已成为一个前史名词了,许多上世纪八九十时代今后出世的人甚至都不知道从前有过“四大件”的存在。

  “四大件”这个词再被人们用起来时,更多的是回归了它本来的意义——某个方面重要或要害物品的代名词,比方个人信息“四大件”,指的是:身份证、银行卡号、手机号和暗码;自驾游“四大件”,指的是:驾驶证、行驶证、公路安全行车指南和公路交通地图;大学重生必备“四大件”,指的是:手机、数码随身听、笔记本电脑、数码相机……

  人们的日子跳过越好,曩昔感觉特别宝贵又稀缺的耐用消费品,现在想买就能买,再也用不着拿“四大件”来衡量自己的日子水准了。

相关产品
相关文章 更多>>